【113年11月20日】
由台灣氣候聯盟主辦的第二場論壇「城市創新調適與災害應對」於本月20日接力登場。論壇內容聚焦探索如何應用「數據、AI、數位」等前瞻技術升級城市基礎建設,強化居住環境應對極端氣候挑戰的應對能力,透過國內外重要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討論,提供與會觀眾跨國視野與實務經驗學習,啟發城市邁向更永續與韌性的新未來。
本場論壇由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蕭代基兼任研究員擔綱主持,其深厚的經濟專業及環境政策經驗,為論壇帶來深刻的學術視角與產業洞見。來自歐洲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 ( ICLEI European ) 綠色數位轉型負責人 Alis Daniela Torres深入剖析AI如何成為推動氣候行動的關鍵力量,分享其在多項智慧城市專案中的豐富實踐經驗。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策略顧問 Frans-Anton Vermast 則帶來阿姆斯特丹在智慧城市治理上的先驅成果,在他的分享中,引領聽眾聚焦如何透過數據共享與開放AI促進城市朝向更宜居的方向發展。「創新在於實踐,並透過實踐學習」Vermast表示。國際資料空間協會 ( IDSA ) 執行長 Lars Nagel 則解析數據經濟如何幫助城市提升韌性,並提出以技術創新應對災害的實際策略。台達電子作為台灣氣候聯盟的創始會員,由企業永續發展部楊曼瑜經理帶來標竿企業的企業視角,分享台達關注環境議題多年的努力成果。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風險,台達擘劃調適解決方案,持續開發創新節能產品及解決方案、不斷戮力提升產品的能源轉換效率,以減輕全球暖化對人類生存的衝擊,充分展現台達「環保節能愛地球」的經營使命。
在論壇綜合座談環節,蕭代基主持人從經濟學觀點切入,與各講者就物聯網(IoT)及AI等高科技技術導入城市調適的挑戰與成功關鍵進行深入探討。Lars Nagel 提及,AI雖是公認的耗電怪獸,然只要能夠確保數據品質、優化使用效率,還是能有效推動城市淨零轉型。Alis Daniela Torres指出,如要導入AI於城市智慧化發展,政府與產業需深度合作,「公私協力」是不可或缺之要素。台達電子楊曼瑜經理則帶來產業端視角,她表示業界都相當樂見其前端技術貢獻於城市發展,只要善用科技交流資料安全、隱私強化等技術,定能為未來城市創新應用描繪更具體的想像輪廓。
總結本場會議,台灣及國際社會在氣候調適與災害應對上,應串聯全球智慧與技術,必能實踐城市永續韌性的理想願景。